理财 正文
热搜:
  • 此专题下没有文章
  • 聚焦三位当代水墨名家 传统笔墨勇于创新(2)

    聚焦三位当代水墨名家

    在今年佳士得上海的拍卖会上,李津在2006年创作的《两只蝴蝶》,估价120万至220万元,成交价达到了597万元。李津以古代文人墨客的方式,巧妙地把流行歌曲《两只蝴蝶》(Lot134)的歌词以题跋的形式,将诗、书、画三元素共构在如古代山水画般的12米长幅卷轴中。歌曲发表当年风靡全国,并成为流行文化的代名词,词曲通俗易懂,契合李津作品一贯从贴近生活的大俗中,独立出简单的情趣与美感。

    传统笔墨勇于创新

    这两年开始,欧美几家重要的艺术机构已经吹起了中国当代水墨的热风。先是去年大英博物馆中国和中亚收藏策展人史明理(ClarissavonSpee)策划了“现代中国水墨画”(ModernChineseInkPaintings)展览,然后是歌德赫斯(MichaelGoedhuis)为萨奇画廊策划了“墨:中国艺术”(Ink:TheNewInkArtfromChina)展览。今年年底,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还将迎来一个名为“水墨艺术在当代中国”(InkArt:ThePastasPresentinContemporaryChina)的大型展览。而就在今年,西方著名的古董商Eskenazi就想为刘丹举行一场大型画展。

    刘丹自幼迷恋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画作及其精湛技艺,并在年少时就展现出过人的素描功底。后转入江苏画院亚明门下,改学国画,并长期潜心钻研中国古代山水画之观念与结构。1981年移居纽约后,刘丹往返于各大美术馆并不断研究西方大师之创作方法。这两段重要的学习经历,使得刘丹得以重新构建起自我的知识结构,并决定以水墨之探索为其创作的终身方向。

    在刘丹的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石头”是一类特别受到关注的母题。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刘丹意识到了石头在中国山水画结构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中国山水画在变化和构图的层面,文人供石是我绘画的常见主题。”

    在中国的传统中,文人依据既有的标准与各自的审美偏好来收藏太湖石、灵璧石或英石。过去,人们习惯于在案头摆放一块供石,面对供石自我反省,因为供石所代表的道德榜样、美感上的完美与情绪,唤起了他们的亲切之感。供石的形态让那些文人观者得到了道德上的形而上的认同。刘丹的绘画是对供石鉴赏传统的一种运用。但是,他笔下供石的精神轨迹却是偏离传统,走得更远。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