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药面临消失危机 因生产廉价药得不偿失甚至亏本
用于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潘生丁消失了,已形成危机的还有鱼精蛋白、银翘冲、维脑路通等大量廉价药。记者调查发现,除原料市场价格走高、原有的医保招投标和政策限价制度影响外,医院、医药中间商、药厂等各自利益诉求也是形成廉价药危机的因素。
虽然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廉价药所面临的困境也是客观事实,但是,有关廉价药遇到的难题,相关方面的表述看上去很无奈,实际上可能在窃窃自喜。因为,所有的难题给药品的所有流通环节都带来了利好的结果。这有点像一个不想写字的孩子推脱铅笔买不到一样,在假装抱怨的同时,恨不得笔厂关门。
笔者为何要把这一点说白了?就是觉得要解决廉价药面临的危机,若想从原料市场、医保招投标和政策限价制度,医院、医药中间商、药厂方面着手,可能远水救不了近火。因为,在这些环节中,出现的难题反倒成了满足他们利益诉求的借口,这就必然导致他们对解决这些问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不妨从制售药品这条利益链条的末端开始,捋一下各个环节对廉价药的态度。
药品流通末端的大头是医院。暂且撇开医生在处方中拿回扣等违法行为,就医院的合法定价而言,一般是在药品中标价基础上增加了15%。在15%的固定比例下,药品本身的价格越高,留给医院与医生的利润额也就越高。那么,在疗效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医院出于利润考虑,用相对价高的药是可想而知的。如果将其上升到医德,那么,廉价药断货就减轻了哪怕是有良心的医生的自责。在这种几乎无可厚非的经营理念下,试想医院会不会希望采购到更多的廉价药?如此,廉价药在最后的使用环节上就失去了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