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 正文
热搜:舞蹈动作瘫痪社会保障卡肖建华有多少资产

消费金融成信托界趋势 探“现金贷”监管底线

近期,多位业内人士向本网表示,通过信托通道进入消费金融领域的资金,正在变得越来越多。本网发现,多家信托公司正在热销的产品中,都有“消费信贷类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身影。

信托
信托

很早就涉及消费金融业务的信托公司,如外贸信托,在不断发行新的信托产品,将新募集资金,追加到已经发行的相关产品中。而原来少有消费金融业务的信托公司,如渤海信托、云南信托,也开始发行这类信托产品。进军消费金融,正在成为信托界的趋势。

干柴与烈火

本网了解到,2018年11月,外贸信托就有三款“消费信贷类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正在发行中。作为最早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信托公司,外贸信托现在的消费信贷类产品,很多都是向原有的信托计划追加资金。

其中有一款是“捷信消费贷款项目”,本期发行规模为30亿元,信托期限是1年,预期年收益为7%—8%。本期募集的资金,将全部追加到之前的“捷信消费贷款项目”之中,这款名为“汇金2号消费信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产品,目前已经发行到了第68期。

2017年,捷信曾对外披露其“捷赢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说明书”,披露信息显示,第二期募集资金的贷款类型中,现金贷比例为38.02%,而到了第四期,现金贷的比例则达到了65.86%。捷信正在将募集到的资金,更多的投入到其现金贷业务中。

正在积极布局消费金融业务的渤海信托,2017年通过“趣店个人消费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分6期共募集了4.12亿元资金,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5%-6.8%。

接着,渤海信托又成立了名为“普安6号”的“趣店个人消费贷款”项目,预期年化收益率依旧为6.5%-6.8%,目前已经结束了第二期的第一次募集计划,募集资金规模为3.16亿元。本网发现,渤海信托的消金产品合作伙伴中,除了趣店,还有万达、量化派等。

这边是信托公司的热情参与,另一边的消费金融平台也对来自信托的资金,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消费金融平台外部的资金来源,主要有银行、信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和P2P。

为了确保资金来源的稳定性,消费金融平台都在减少使用来自P2P的资金,转而更多使用持牌机构的资金。这个时候,信托的牌照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以趣店为例,趣店首席财务官杨家康表示,2018年第二季度,趣店就与8家持牌金融机构达成了供资协议。截至2017年6月末,趣店资金来源中,来自信托的资金55.57亿元,占比14.6%。

趣店2018年的半年报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的行政费用比2017年第二季度增长了154.8%,趣店表示增加的主要原因就是“信托资金的使用增加”,支付给信托公司的行政费用大幅增长。可见,消费金融这堆缺钱的“干柴”,遇到信托公司这把可以提供资金的“烈火”,越烧越旺。

资管新规压力

消费金融这个大蛋糕,存在不是一天两天,信托行业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纷纷布局消费金融业务呢?本网就这个问题,与多位信托业内人士沟通,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资管新规。

在10月26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周学东透露,资管新规颁布以来,资产管理的规模“稳中有降”,从8月底的数据看,资金信托余额约为20万亿,比新规出台前下降7.7%。

虽然之后,央行副行长、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补充道,在压缩影子银行规模和规范资产管理业务的过程中,会把握好力度和节奏。但是,总规模大幅降低7.7%,信托从业者就冷暖自知了。

一位信托从业人员对本网表示,资管新规对消除“通道”和“嵌套”做了专门的规定,只允许存在一层嵌套,以前多层嵌套的通道业务就不能再开展了。信托公司的通道业务更难做,竞争会更激烈。这种情况下,信托公司会去开辟新的业务领域。

就在近日,渤海信托小微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张之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提及信托公司的风控能力,表示信托公司发力消费金融业务,必须有先进的IT风控系统、专业的团队、科学的风控模型。

另一位信托从业者向本网解释说,信托公司现在面临越来越大的合规压力和监管压力,监管会对通道业务进行合规性和穿透性检查,这逼着信托公司开始深度参与业务,加强风险控制等能力。

试探“现金贷”监管底线

信托公司以“个人消费贷款”的名义,越来越多向“消费金融”输血,不怕违反有关“现金贷”的监管规定么?

2017年12月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开始整顿“现金贷”业务。但是《通知》中,并没有对“现金贷”作出明确界定,只是在《通知》正式下发的当天下午,银监会举行了政策吹风会。

银监会普惠金融部副主任冯燕在讲话中,解释“现金贷”为无交易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无客户限定、金额小、期限短、利率高、无抵押的贷款。在《通知》下发之前,在央行与银监会召开的网络小额贷款清理整顿工作会议上,监管层表示,不会推翻“现金贷”整条“大船”。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也解读说,监管原则基本涵义是“新增控制,存量排查,对现金贷不是一刀切,而是违反监管突破几个原则的予以清理,回到正常合理的状态上”。

但是,一时之间,因为拿不准监管曾名的执行力度,整个“现金贷”行业人人自危。有产品涉及到“现金贷”的持牌金融机构,更是在不停打探监管的执行口径。

不过,后期在整顿的过程中,从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到助贷机构,都在慢慢试探,以摸清监管底线。其中一个红线便是36%的民间借贷利率上限。

目前,信托公司成立“个人消费信贷类”的集合信托计划之后,消费金融平台作为服务机构,推荐合格借款人,由信托公司直接放款给借款人,借款人直接向信托公司还款。助贷平台不再直接向借款人收取任何用,而是由信托支付给助贷机构服务费。

但是无论信托公司提供给助贷平台的资金成本是多少,也无论助贷机构收取多少服务费,资金成本和服务费相加绝对不能超过36%。

低于民间借贷利率上限36%,便是一个安全的区间。只是信托公司会避免使用“现金贷”这样敏感的字眼,而是用“个人消费信贷类项目”来代替。本网从信托公司了解到,目前他们认为选择正规的助贷机构,控制好利率上限,就可以大胆向个人信贷业务输血了。

短期内难逃“通道”角色

一边是资管新规的压力,一边是手中的牌照优势,面对消费金融这块大蛋糕,信托公司好像没有不吃的道理。据本网不完全统计,目前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信托公司有外贸信托、长安信托、渤海信托、云南信托、中航信托、平安信托等。

接入央行个人征信系统,被视为信托公司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一大进步。但是,对于全国68家信托公司来说,这个数量也并不算多。在开展消费金融业务上,不同信托公司差距也非常大。

外贸信托属于最早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信托公司,很早就针对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成立集合资金计划,已经有非常成熟的小微信贷系统群,已可对信托贷款债权底层资产数据进行日常监控。

民生信托总部某位负责人则向本网表示,民生信托的消费金融业务部门刚刚成立,预计年底才能上线。

前面提到的那位信托从业者对本网表示,现在信托公司积极投入到消费金融业务之中,但消费金融对绝大多数的信托公司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做起来远没有房地产信托项目那样驾轻就熟,无论是分险控制还是产品设计能力都在刚起步的阶段,信托在消费金融业务中,大多还是起到资金提供方或者简单的“通道”角色。

信托人士担忧的是,中国的消费金融行业,也还没有经历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考验,如果经济持续下行,目前的商业模式能否经受住考验,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如此一来,信托公司参与消金,虽在产品设计上做了诸多风险保障措施,但还是要承担整个行业的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