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占款”到底是什么? 又代表了什么呢?
今天是11月26号,给大家聊一聊外汇占款这个略显陌生的名词。上周,央行公布了一组新数据。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央行口径外汇占款规模为21.3万亿元,环比下滑915.76亿元,余额降至8年新低。
那么,外汇占款到底是什么,又代表了什么呢?外汇占款,是指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简单来说,就是央妈印了多少人民币,拿来换外汇。
这个数据非常重要,因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外汇占款一直是我们印钞的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基础货币的投放。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今年有三家外贸企业各赚了1亿美元,他们在不同的时间点,将外汇拿回来换成人民币。
第一次,汇率为8,银行需要在外汇市场购买1亿美元外汇,支付8亿元人民币。第二次,汇率为7,银行需要支付7亿元人民币。第三次,汇率为6,银行需要支付6亿元人民币。
而这三笔交易产生的外汇占款就是8+7+6=21亿人民币,这也意味着央行发行了21亿人民币的基础货币。因此,过去所谓的央行放水,也有很大部分原因是我们赚的外汇实在太多。
那么外汇占款下降,是不是意味着放水也会随之停止呢?实际上,这两者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外汇占款下降,只能说明我们的出口经济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基础货币并不仅仅是和外汇占款有关。
早在15年,央行就增加了基础货币的锚,央行官员表示:“在外汇占款渠道投放基础货币出现阶段性放缓的情况下,中期借贷便利(SLF、MLF、PSL)等方式起到了主动补充基础货币的作用。”
所谓中期借贷便利,本质上就是一种抵押贷款。央行把钱借给银行,要求他们投放于三农和小微贷款。由于这种操作方式释放出来的资金量非常大,且操作很频繁,已经成为目前基础货币供给的重要渠道。
换言之,以前水龙头能开多大,得看外汇的状况,而现在放水还是不放水,主导权基本都在我们自己手上。所以,外汇占款虽然在不断减少,但对我们普通人基本没啥影响,也不用瞎操心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