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尼斯如何用它的“魅力”生财(2)
次年,《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出版了第一个美语版,不久又出版了法文版、德文版和日文版。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世界影响力已从英国拓展到了100多个国家。
1973年,诺里斯兄弟将吉尼斯在英国的电视版权出售给BBC,与BBC合作开设了一档名为《破纪录者》的电视节目。诺里斯亲自上阵,和BBC主持人罗伊·卡斯尔联合出现在荧屏上,带领观众欣赏那些形形色色的破纪录尝试。1996年,该档电视节目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当时的总股本为2900万美元,如今总市值已超过数亿美元。
除此之外,从1978年开始,诺里斯分别在美国田纳西州、好莱坞、得克萨斯及丹麦的哥本哈根、加拿大的尼加拉瓜附近开设了5家吉尼斯世界纪录博物馆,为全世界的儿童提供娱乐服务。
到了1999年,曾经的小小体育纪录出版公司已经变成了集大型活动、出版、电视、游乐场为一体,被地球上100多个国家、23种语言持有者消费的吉尼斯商业帝国。
破纪录不等于拿奖金
想被“载入史册”吗?那就去创造吧!吉尼斯会为你“认证”。半个多世纪以来,吉尼斯秉承着严谨的态度,不资助纪录创造者,也不收取费用或发放奖金,讲究“证据”。现在,吉尼斯世界纪录有限公司(后称吉尼斯公司)成为了民间最权威的纪录认证机构。
不过,成功刷新世界纪录的挑战者们并不能从吉尼斯获得任何直接的利益,因为吉尼斯不会向吉尼斯世界纪录拥有者支付任何报酬,也不承担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任何费用,参赛者恐怕还要面临倒贴的风险。虽然总部授权的中方机构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国申报中心曾对媒体表示,除了开辟“绿色通道”收取额外费用外,对挑战纪录者并不会收取任何认证费用。但位于英国伦敦的总部解释,“如果认证人员亲自到申报现场,可以提出相关的费用”。
即便如此,每年向吉尼斯发起挑战的仍旧大有人在。由于“吉尼斯”对参赛选手资格没有任何限制,只要发前人所未想,就有可能创造出新的纪录。也正因为扣着这样一顶“世界级”的大帽子,“吉尼斯”仿佛成了一举成名的最佳途径。
而只要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人,很快也将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不仅有媒体争相采访,进而可能有品牌代言找上门来,甚至有些地方政府也会出资奖励。
尽管绝大多数吉尼斯世界纪录诞生的动机并不是经济利益,而是挑战者们为了获得达到和超过他们的目标所带来的满足感,获得正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但不得不承认,影响力已经是当今不折不扣的“软红利”。而在吉尼斯这条产业链上,组织者、参与者以及幕后推手都将“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