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炒鞋欠千万 投资炒鞋5大风险你hold住几个
炒鞋对于年轻人来说并不陌生,不少人尝到炒鞋的甜头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于是曝出90后炒鞋欠千万的消息。在该事件中的主人公“刘饼干”在大学期间选择休学炒鞋,最后欠了上千万鞋款跑路,被警方刑拘30日。
90后炒鞋欠千万并不是个例,为了让大家意识投资炒鞋泡沫危机,小编整理了5个常见的投资炒鞋风险,如果你能hold住这些风险,那么是否继续参与炒鞋投资将取决于你个人决定了。
1.炒鞋+虚拟币风险
年轻人接触的投资圈比较新颖,炒鞋+虚拟币是一种常见的炒鞋投资,但其中存在很大的风险。例如,部分“炒鞋”平台还可以充值虚拟货币,据柒财经报道,在毒App中,毒币与现金比率为100:1,同一id同一设备每天充值上限518元。毒币用于装备鉴别、毒舌打赏、达人问答,不可用于交易支付。
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张明照指出,虚拟货币与资金池没关系,完全就是击鼓传花,最后接手的就是最终损失的承担者。同时,这个虚拟货币完全就是蹭热点,不用于支付规避的是国内的监管,一旦可以用于支付就会无限靠近之前很火的ICO、数字货币,这方面目前是红线。
2.割韭菜风险
业内人士张先生称:这个炒鞋也有套路,我出售前需要造势,告诉韭菜们这个鞋多好多好,到出售时雇人抢鞋,再到二手平台,群里自买自卖把价钱抬起来,看着差不多了,我一出就割了一波韭菜。
3.擅设金融机构存法律风险
各大球鞋转售平台借鉴证券交易的模式,推出了实时报价功能以及相关指数分析图,个别炒鞋平台还发行了“预售券”和“现货券”等类交易凭证。由于前述模式实质上的“金融属性”,如被监管部门认定为金融产品,则平台可能涉嫌擅自设立金融机构。
4.非法集资风险
“炒鞋”活动,尤其对于某些平台推出预售模式,由于商家库存以及能否交付均存在不确定性,而在此种资金先于货物转移的情况下,如果平台未能交付货物或兑付,则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特征:“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不特定性”,从事“不具有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以商品回购、寄存代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则被认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5.炒鞋高利贷风险
有媒体报道,已滋生针对炒鞋人准备的网贷产品“炒鞋贷”,日利率0.1%,头息10%,年利率竟然高达60%。金融简报指出,“炒鞋”交易呈现证券化趋势,日交易量巨大;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为“炒鞋”平台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杠杆服务,杠杆资金入场助长金融风险;操作暗箱化,平台一旦“跑路”,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