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跑路事件 谁为投资者损失担责?
P2P跑路事件不断上演,问题平台持续增加。看似与保险无关的一个热门领域,让保险业不断“躺枪”。近期,北京商报《P2P渗透保险营销乱象丛生》刊发后,引起了热议。P2P自认只是交易平台,营销员则辩解只是个销售,保险公司大声喊冤,究竟谁该为投资者的损失担责?
就在北京商报对P2P渗透保险营销乱象报道之时,保险业内人员爆料,又有销售者以某保险公司的名义邀请该公司老客户聚集,谋划着到酒店搞讲座并现场推介第三方理财产品,而聚集的地方就是该保险公司办公楼下。
P2P平台为了吸引客户,将产品收益率调至银行理财的数倍,而作为平台,一味销售产品,而对投资项目不做把关,当投资项目公司到期难以兑付之时,自然会找平台理论。无奈,P2P平台无钱支付,为了逃避投资者,只能以“消失”对待。
一位金融专家指出,面对迅速膨胀的P2P产业,监管政策并没有明确化,只是引导P2P只做平台,不留资金池,对资金进行及时第三方托管,并无法做到对数万个投资项目进行净值调查。在这一过程中,P2P有责任对投资项目把好关。
一位从保险公司离职从事P2P销售的人员解释,销售的产品是真实的,销售并不违规,自己并不应该负责,负责任的应该是P2P公司。随着第三方理财市场相关风险频频被揭,投资者遭遇投诉无门的尴尬境遇屡屡上演。
在这一过程中,很多人却是保险公司销售人员离职转投P2P平台门下,在销售时首先对自己的保险客户“下手”,这样很容易给客户一种假象,那就是以为代表保险公司在销售产品。上述爆料人士称:“如果没有出现大的群访群诉事件,就算抓到这些人,我们又能怎么样呢?我们所担心的,不过是公司荣誉罢了。”
营销员打擦边球
虽然互联网兴起,对保险营销渠道形成很大的冲击,但这部分销售队伍多已有了固定的客户,对于老客户再开发、转介绍以及顾问式营销等方式仍在拉动行业发展。正是因为营销员有庞大的客户群体,才被P2P平台盯上,P2P平台聚拢保险营销员代销产品,这些产品在收益方面优势明确,有利于拓展客源,对保险营销员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对于保险营销员兼卖P2P产品,保险公司虽然态度明确,不得在职场销售,但由于公司与营销员只是代理销售关系,而非劳动合同关系,禁令很难收效,尤其营销员习惯于外出展业,这更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对于保险公司的态度,诸多代销多种金融理财产品的营销员也忿忿不平道,“我们又不是保险公司正式员工”。因此,部分保险营销员在多方兼卖产品,打起了擦边球。
的确,由于保险公司与保险营销员签订的只是代理合同而非劳动合同,而又要严格管理庞大的保险营销队伍,双方的关系较为尴尬。有保险公司高管指出,如果双方关系不理清,未来的管理难度会更大,因为营销员人数正在不断增加。
数据显示,自保险营销员资格考试取消以后,保险营销员数量猛增,这对管理提出更大的挑战。对此,一位保险专家认为,独立代理人制能够化解营销员身份尴尬,从而也能有效解决代销乱象问题。据介绍,北京保监局在今年3月首次提出要探索独立代理人制度,明确营销员可代理一家或多家保险公司的产品。今年9月,保监会也首次公开提出鼓励独立代理人制度试点,自主创业、独立发展。一旦独立代理人再代销P2P产品,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虚假销售或不实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