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 正文
热搜:舞蹈动作瘫痪社会保障卡肖建华有多少资产

购买保险有哪些误导手段 该如何防范误导?

对于保险,很多人的印象都是不好,或来自个人的感觉或来自他人的感受。实际上很多都是因为被误导了。那么,购买保险有哪些误导手段?有一些销售人员为了业绩什么的,不按规定办事,误导消费者购买保险。现在就去看看购买保险有哪些误导手段以及防范措施。

购买保险有哪些误导手段
购买保险有哪些误导手段

将保险产品混同银行存款。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一些银保渠道,个别银行保险渠道产品销售人员在介绍保险的理财型产品时刻意回避产品风险,模糊产品性质,诱导金融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导致一些消费者在购买时并不了解自己所选购的其实是保险,等最后弄明白后,感到被欺骗甚至退保,给消费者造成了不便甚至是损失。

夸大产品收益,不实承诺。近年来购买保险有哪些误导手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不少人会选择一些新的理财型保险产品进行投资,比如万能险、分红险等,因为这样的保险产品通常兼具投资与保障的双重功能。但是监管单位却在调查中发现,一部分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却存在故意夸大产品收益,对消费者进行不实承诺、甚至还使用“攒钱”等说法,将本不确定的收益说成确定的、高收益,给消费者造成误解和损失。

退保犹豫期的陷阱。说到购买保险的误导手段,签署保单的时候,一些销售人员可能通过装可怜或者送小恩小惠的方式,请客户把签署时间提前几天,这样就相当于缩短了客户的犹豫期,由此导致的损失自然由客户承担。

保险产品即将停售、涨价。在保险实务中,有些保险销售员为了尽快完成销售业绩,让消费者有紧迫感,也常常会利用保险产品即将停售、涨价等方式来诱导,从而使消费者仓促决定,没有看清细节、也没能根据需求认真选购适合自己的产品。其实作为一种营销方法,如果信息属实,可以相对客观告知消费者这样的信息,但故意营造这样的说法来给消费者造成压力,则是非常不可取的方式,容易为日后退保以及理赔埋下纠纷隐患。

这就是购买保险有哪些误导手段的介绍,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误导手段,所以一定要注意,当然,不是每个销售员都这样的,所以自己要学会区分,接下来就说说一些防范措施。

该如何防范误导?

购买产品前要核实销售人员身份。客户应提高警惕,在购买保险之前,要主动询问销售人员姓名、营销员编号及所在保险公司名称,查看相关证件,必要时应登录保监会网站查询保险机构的合法性,并致电保险公司客服热线核实销售人员身份真实性,避免被骗。

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全面了解产品各方面的信息。不管购买保险有哪些误导手段,很多消费者都是因为没有认真阅读合同条款,导致被骗。所以各位在购买保险产品前,必须认真阅读合同条款,了解产品全部信息,区分清楚该产品到底是银行存款还是保险。并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决定是否购买。而不是问销售人员认为你该不该买。

不要盲目相信销售人员承诺的高收益率和高额回扣,避免被高收益所诱惑。消费者要仔细核验销售机构和人员的资质及保险产品特征,详细听取业务员对产品的说明和解释,针对收益及产品本身的保障、缴费方式,分红形式等询问清楚,弄懂为止,确认产品没问题再决定购买。签署合同时,不要没有细看就草草签字,要认真阅读并理解合同中保险责任、除外责任、收益及领取方式等重要内容,防止销售诱导。

大多数保险都有犹豫期,一般为签署保险购买合同起的10日内。在签合同前想想购买保险有哪些误导手段,不要随便就签。在犹豫期内退保,保险公司扣除不超过10元的成本费以外,应退还投保人缴纳的所有保费,并不得收取其他任何费用。所以如果购买的险种在犹豫期内应坚决退保,遇到没有犹豫期或已经过了犹豫期的情况,应坚决维权,向当地保监会投诉,甚至提起法律诉讼,要相信被骗的投保人利益是受到法律保障的。

保险消费不同于其他,其专业性决定了消费者在选购时必须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购相应的产品,从某个方面而言,保险没有所谓最便宜、划算的说法,只有适合或者不适合自己。消费者在选购保险产品时一定要认真阅读合同条款,看清责任范围以及责任免除,以及有效利用自己的犹豫期权利。

以上就是应对购买保险误导手段的措施,但是只有知道问题才能做出相应的对策,所以首先要清楚购买保险有哪些误导手段,然后在事情发生前不留下机会。希望这对大家购买保险有更多了解以及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