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无人银行背后:是试水零售业务的新思路?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3月15日发布的《2017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2017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达2600.44亿笔,同比增长46.33%;离柜交易金额达2010.67万亿元,同比增长32.06%;行业平均离柜业务率为87.58%。
尽管这项统计中对于离柜业务的判定并非指完全脱离实体网点,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高频、复杂、耗时长的业务逐渐被迁徙到智能机具办理,银行实体网点确实在向无人化、轻型化转变,这背后隐藏的,更是银行零售业务在金融业整体变革与电子化智能化浪潮双重推动下试图换种思路的进取之心。
进入2018年以来,与整个银行业大张旗鼓推动零售业务发展同时进行的,是多家银行高调推出新型“智能”线下网点的举措:1月,平安银行首次在全国试点致力于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O2O服务的“零售新门店”。农业银行于近日正式推出DIY智慧银行,而其中姿态最为前卫的,是建设银行在4月9日开放的国内首家“无人银行”,据一些消息显示,新开业的“无人银行”客户办理业务全程无需柜员操作,仅需要和智能设备互动便可以完成业务全过程。
“无人银行”在某种程度上让人容易与“无人商店”联系起来,因此有一种观点认为,参考无人商店在很短时间内高开低走的发展态势,无人银行的未来令人担忧。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无人银行”与“无人商店”在运营模式上实质相差甚远,这样简单粗暴的对比并不能客观判断无人银行的发展前景。
这种观点认为,“无人商店”的发展瓶颈本质上在于线下物流与仓储需求与目前智能化落地方案水平的矛盾,常用的智能化应用对于改善运营效率收效甚微,甚至不得不像十几年前的日本自动贩卖机产业一样降格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无人银行”因银行本身的业务特点决定了自身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通过建设银行在上海开设的“无人银行”可知,该网点主要的机具智慧柜员机、VTM机、外汇兑换机分别承担了业务咨询指导、业务自助办理和现钞实时交易等功能,事实上整合了原有的客户经理和银行柜员的职能以及旧式自动柜员机的功能。建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这家“无人银行”所安排的人力仅仅涵盖保安值班守卫而已,最大程度上兑现了“智能化”“无人化”的运营初衷。
建行“无人银行”中同时出现了一些银行以往鲜有涉及过的服务项目,诸如VR看房、在线图书沙龙等。无独有偶,消息称在农业银行新推出的DIY智慧银行网点中,客户可通过智能橱窗查询周边商圈地图信息,以及周边商圈和农行各类打折信息、优惠活动等。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曾经在银行业风靡一时的“咖啡+银行”的经营构想,也向银行业提出了疑问,银行实体网点的转型是否能成为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的良好载体,成为开拓新零售的领航者。
在国外,银行网点的新零售转型升级已有一些大胆的尝试,诞生于美国的新型银行CapitalOne是“咖啡+银行”的切实实践者,向顾客供应简易咖啡套餐,同时考虑在西方人们对咖啡的消费热情和提供相关服务的成本,此类支出应在银行承受范围之内,同时这一类网点还借用其本身的网络与电力基础设施,向顾客提供上网、充电、办公个人电脑、在线娱乐点播等服务。
目前,国内的包商银行、招商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等,已经开始借鉴这种“咖啡+银行”的模式,通过营造一种生活氛围为用户提供服务。而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简单初步的借鉴或许还远远不够。参照新零售在中国的发展崛起情况,行业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开发出更符合中国用户习惯的零售银行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