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盈利模式 规模越大才能盈亏平衡
作为“互联网+”在金融领域的重要表现形式,P2P平台自诞生起就展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超乎常规的发展,也获得了政府的鼓励与支持。但P2P企业的高比例跑路现象,颇似数年前各地的高利贷风波,亦引发了各种争议。
已有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15年10月底,国内问题平台数已达到1078家,其中10月新增47家。
问题出在哪里?在过去的2个多月时间内,21世纪宏观经济研究院与江苏省互联网金融协会联合进行了调研。
21世纪宏观研究院认为,P2P代表了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成长方向,能够为小微企业融资与社会经济带来正面效应,而引发跑路的一个重要的根源,在于现行的网贷平台盈利模式不足以支撑财务的连续性,因此应对其进行创新和优化,推动规范化、阳光化,兼顾投资安全与融资便捷,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行业整体亏损:规模越大才能盈亏平衡
从调研来看,国内P2P网贷平台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纯粹的信息中介模式、提供担保的网贷模式、债权转让模式。
具体而言,第一种最原始,具备金融脱媒性,利润来源于利息管理费与借款管理费,收入低;第二种在目前占比最大,发挥着资金与风险中介的作用,但担保费收入增加,约为借款金额的3%。
第三种主要在于传统金融机构将其信贷资产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对外的分散销售形式,投融资双方并不直接发生债权债务关系,由第三方向借款人发放贷款,再通过第三方把债权转让给借款人,金额标的更为零散、资金期限更为灵活,表现为“多对多”。
在该模式下,P2P网贷平台能够获取一定利差收益,但也相应地承担着对融资方的资质审查与资金监督责任。
调研组成员对国内300家P2P平台的调查分析发现,2015年10月,中国网贷成交额为1196.49亿,P2P平台总数高达3598家,意味着平均融资额仅为3325.43万元;行业利率为12.38%,月利率则为1.03%,由此大致推算出其盈亏平衡时月交易规模约为4788.66万元。(21世纪宏观研究院提醒,由于是对全国平台的抽样调查,因此平衡点估算可能略有偏差。)